治理后的门源浩门河。
雪豹
蓝额红尾鸲
黑颈鹤
普氏原羚
丰茂的原野层林叠染。
生态修复后祁连县阿柔乡小八宝废弃石棉尾矿。
星状雪兔干
列当
管护员在黑河峡谷巡查。
保护生态从娃娃抓起。
龙胆
老鹳草
祁连山下好牧场。
图/记者 冶晓刚 尹耀增
这里有水草丰茂的原野、美丽俊秀的山川和奇幻地貌;这里是猞猁、荒漠猫、黑颈鹤等各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涵盖森林、草原、冰川、荒漠等生态系统。走进祁连山,感受到的是最纯净的美、最原始的美、最具野性的美。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公顷,涉及门源、祁连、天峻、德令哈等4县市17个乡镇60个村,包括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保护地,自2017年试点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先后争取落实中央、省级投资3.69亿元,安排实施了34个项目,新建(改造)40个管护站并给管护员配备了巡护皮卡车等设备,综合管护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国家公园制度化、信息化、体系化建设扎实推进。
2018年,我省祁连山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涵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监管能力强化等四大类工程项目。从试点成效来看,目前项目区内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得到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持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安全隐患得到消除,项目绩效目标初步实现。一个“山青、湖平、岸绿、林茂、水动”的生命共同体展现在眼前,昔日废弃尾矿已然成为踏青游玩、驻足赏景、休闲健身的“湿地公园”。
此外,为进一步明确国家公园范围及功能区划范围,2019年实施了界桩界碑及标识牌标准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界限范围及管理权属。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界桩界碑设置工作已全部完成。
入冬不久,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天峻县周边区域已是寒气袭人。远处的山峦披上了皑皑白雪,布哈河河谷里寒风刺骨,沿河地带的灌木丛已变得枯黄... [详情]
记者7日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在该管理局组织的“昆虫专项调查项目”中,截至目前,发现中国未记录昆虫4种,均在中国境内为首次发现... [详情]
通过三年多的试点实践,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综合管护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国家公园制度化、信息化、体系化建设扎实推进,逐步形成了建立一套机构、推行综合执法和“村两委+”两项工作机制、构建九大支撑体系的“129”工作格局... [详情]
12月4日,由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主办的2020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研讨会在西宁召开,研讨会旨在弘扬祁连山生态文化,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文化品牌,提升祁连山国家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国家公园宣教科普能力,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和共建共享的目标。... [详情]
自2017年试点以来,按照国家林草局工作安排,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全面启动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并率先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