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的许多寺庙及其附近,常常会有单独的、或三三两两的脖颈上系着红布条没有主人的羊只。其实这些羊本来都是有主人的,主人都是藏传佛教的忠实信徒,是主人把它们放生了,使它们重归自然,成为自由的羊,免去了挨宰遭杀之罪。习惯上,这些羊就叫做放生羊。
著名的藏族作家次仁罗布于2009年发表了小说《放生羊》,一举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翻译成韩语。
年扎老人与一只放生羊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同时也将放生羊背后西藏独有的文化展示给了世人。他在一次访谈中说,“西藏独有的文化是我们成功的基础,也是走向国内和世界的资源。我们搞创作的离不开对西藏文化的依赖,但也不能毫无选择地全盘拿来,要有选择地利用。这种西藏独有的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在利用这种资源的时候,要从人类共通的情感出发,这样我们创作出的作品与其他民族能产生共鸣,能相互理解。”
“现在,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我和洁白的绵羊,顺着林廓路去转经。你耳朵上的红色布条,脊背中央点缀的红色颜料,向人们昭示着今生你要平安地度过此生,直到生老病死。”《放生羊》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放生羊本身所代表的慈悲,更在于年扎老人恪守信仰的虔诚灵魂,这种有着精神体温的讲述,在感动过后常常是令人深思的。
次仁罗布简介:
次仁罗布,男,藏族,1986年西藏大学藏文系毕业,藏文文学学士,西藏作家协会理事,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藏日报社和西藏文学编辑部工作。小说《杀手》获西藏第五届珠穆朗玛文学奖金奖,入选“2006年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和“中国小说排行榜”、入选《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英文),并被翻译成韩语;短篇小说《放生羊》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界》获第五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小说《神授》获2011《民族文学》年度奖。
次仁罗布,朗县拉多乡白露村致富带头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有着31年工作经验、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村民对他的评价是: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详情]
每隔一段时间,早上八九点钟,次仁罗布就要出一趟“远门”。他把藏巴、方便面、水和被子塞进包里,足足有60多斤重。他的爱人和孩子,可能在4天后才能见到他。... [详情]
走进八廓街的鲁固三巷路,沿着石板路一直向前,不多久,一座气派的庄园式建筑展现在眼前,它深处于幽幽古巷,格外静谧。... [详情]
从小生活在珠峰脚下,怀着对家乡的特殊感情,2006年毅然放弃稳定的政府工作,潜心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 [详情]
他16年如一日,在新闻工作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执着追求,把青春和汗水奉献于新闻事业,在山南新闻界,同事们称他为“拼命三郎”。他就是第五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山南报》记者次仁罗布。... [详情]